足够漂亮,不够浑厚苍劲,你喜欢这幅仿李成山水吗
导读
·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
清初王翚仿北宋李成画风,创作了这幅仿古山水。他集古之大成,融合南北宗风格,但过于追求美感导致山石缺乏厚重感。远景细节丰富却抢去中景风头,整幅画略显单薄。山水画的美应包含精神震撼,而非仅表面华丽。
内容由AI智能生成
图片
有用图片
这幅画一看就是清代画家创作的仿宋人山水。有人问怎么看出来的呢?画面足够漂亮,高山深壑,崇山峻岭,古寺楼阁,还有望不到尽头的远景群山。无论是前景还是中远景都由多个空间层次组成,看上去气势不凡。一侧有险峰奇石,另一侧留出远景空间,利用深远法结合边角构图,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。清代画家,尤其是正统派画家很喜欢这样画仿宋人山水。
看到画中款识,果然没有猜错。清初王翚仿北宋李成画风,创作了这幅仿古山水。王翚一生致力于集古之大成,希望画出兼具南北宗风格的山水画。他不像有些画家,只喜欢临仿南宗山水。他对北宋三家的画风也很感兴趣,比如李成就是北宗山水的代表性画家。
图片
王翚 仿李成山水所谓南北宗的叫法未必科学严谨,由于提出这个划分标准的人是董其昌,才被后人接纳。王翚活跃在画坛的时候,董其昌早已去世。不过他曾经向董其昌的两位弟子讨教山水画创作经验,某种程度上也算董其昌的传人。他能接纳并创作北宗山水,说明他没有故步自封。希望接纳不同风格,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。
李成传世作品不多,很多人误以为他只会画郊野平原景色。其实,他也画气势磅礴的巨碑式山水。王翚仿的是李成哪幅作品已经很难考据了,应该是他结合自己对李成技法的理解,创作了这幅画。宋画山水有个特点,画中山石看上去有厚度。这种厚的感觉,需要多种技法合力完成。王翚在创作中过于在乎美感,很多地方为了强调对比,山石的阴阳变化显得有些刻意。
图片
王翚 仿李成山水 局部以上图为例,前景为山石古树,在画中的作用是为了把前景拉近,方便王翚慢慢布置更加的复杂的空间层次。前景中的怪石,采用点皴表现石块表面的凹凸褶皱。有皴的地方代表山石阴面,无皴的地方代表山石阳面。山石的阴阳变化源于画家对立体的感悟,经过夸张概括之后让画面产生立体感。
一旦把阴阳变化理解为强调对比,那么就会导致山石缺乏体积感。换而言之,王翚画的山石不够苍润厚重,看上去显得平面化了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,王翚追求看上去很美,忽略了山水的质感。
图片
王翚 仿李成山水 局部再看一个构图上的细节,也有问题。王翚画了空间层次丰富的远景位于画面右侧,从水岸沙汀画到了水村景色,再延伸到起伏群山。如果只看远景,也是一幅相对完整的小画。那么问题来了,细节这么丰富的远景,抢去了中景的“风头”。
如同写文章,不能从头到尾都是细节刻画,不分详略,洋洋洒洒。画山水也是如此,细节过于丰富导致画面散掉了。由此觉得整幅画有些单薄,没有厚重感。山水画的美,绝不是看上去很美。山水画的美,应该包含精神层面的震撼力。
图片
王翚 仿李成山水 局部王翚仿李成画风,不分前景、中景,都把山石阳面处理成留白效果。哪怕他稍微用淡墨染几笔,也不会让这幅画看上去如此尴尬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